新聞

2021年10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- 2021年10月
以體育建構成功經驗 普及科學教育 連繫生活應用
閩僑中學一直抱持「每一個學生都有亮點,都可以閃耀生輝」的教育信念,時刻提醒學生努力求進,不斷向前。林政寧署任校長在學校裏工作16年,了解學生的優點,也清楚老師的專長,希望在專業團隊的努力下,與學生一起再進步。
涉獵新興運動 造就自我管理能力
學校近年在體育上有着突破性的發展,林校長坦言全賴學校在兩年前聘用的兩位體育老師,為學校體育發展注入新動力,成功帶動全校體育氣氛。現時每位學生都對新興運動有所涉獵,如躲避盤運動、手綿球、體感遊戲等。「早些日子我們才進行了全校校隊訓練,包括田徑隊、籃球隊等,發現幾乎全校三份一的學生都在訓練。而且我多年來在學校擔任過不同的行政崗位,包括教務組、課程發展、課外活動統籌等,曾經以問卷形式詢問學生對新增新高中課程的意見,大多回饋都反映希望新增高中體育課,可見兩位體育老師在推動學校的運動發展方面非常成功。」學生在體育運動方面表現優秀,更曾經有其他學校向學生運動員伸出橄欖枝,邀請轉校,但學生最後都予以回絕,決定留校繼續為學校爭光,同學對學校的歸屬感,可見一斑!
體育運動能夠建構學生的自信和滿足感,而且藉着訓練和比賽,學生能夠學習如何面對得失成敗及重新振作,永不言棄。然而很多人誤會「運動好等於成績差」,林校長並不認同。「體育運動能夠訓練學生的耐力、自理能力,他們會逐漸提升自我要求,精益求精。潛移默化下,他們亦會將這份態度套用在平時的學習及日常生活上。」學校校隊成員在進行訓練前都必須先完成功課及溫習,讓他們理解學習及體育並行的必要性,從而培養自律性及時間管理能力。
而為了進一步推動全校運動風氣,學校將會設立健身室,讓學生能夠進行針對性肌肉訓練之餘,也能透過網上虛擬跑與更多好友實時對戰。另一方面,學校亦會邀請退役的專業運動員到校為學生提供訓練。「我們希望專業運動員能夠成為學生的楷模和目標,只要有明確的目標,任何事都不能阻撓他們獲取成功。」
帶動英語學習 成就升學就業優勢
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誠和衝勁,亦促使學校以體育帶動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。學校在本學年新聘外籍英語老師,該名老師以往是在英國文化協會工作,專門負責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訓,教育經驗非常深厚。剛開學不久,外籍老師便已經推行「踢足球學英文」計劃,讓學生在進行足球訓練的同時以英語學習足球的專門術語。「我們鼓勵學生發展運動,甚至視之為未來的職業,因此我們有責任告訴他們英語的重要性。從現實層面出發,學生運動員希望進入香港體育學院繼續發展,亦需要考獲一定的成績,因此我們也非常重視他們的學術學習。」不論任何體育項目,運動員都需要出國比賽,這時英語的溝通能力便顯得格外重要。即使是擔任教練、運動資料分析員等,亦需要閱讀分析大量外國材料,這對英語閱讀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,而促使同學認真對待學習語言的態度。
強調動手做 傳統工場結合嶄新STEAM ZONE
理科出身的林校長,一向都喜愛「動手做」,不論是編程、設計還是焊接都非常熱衷,在暑假期間更開設木結他製作課程,親自教授。「香港不論是院校,還是公司都比較少提供自製樂器的課程,恰巧我又懂得自製結他,因此便開設暑期興趣班,讓有興趣的學生報名參與。除了木工基礎外,學生同時需要對共振、音頻、木材特性等科學知識有完善的理解,啟發他們認識音樂及科學的關聯。」林校長笑言在開學後更有學生主動追問會否再次開班,讓他發覺學生其實同樣非常享受「動手做」的過程。
學校重視學生的科學教育,希望他們不會局限在學習的層面上,而是能夠將STEM 應用在日常生活裏。因此早在兩年前,學校便申請了優質教育基金,並獲撥200 萬發展創科教育。學校更保持原有的工場,不論是金工、木工或雷射切割機、3D 打印機等先進設備也一應俱全。學校更將工場和電腦室打通,設成嶄新的STEAM ZONE,方便使用者「兩邊走」,提升教學效能。「畢竟現時很多設計不能單純依賴手工藝,亦需要結合電腦編程;反之亦然,程式不能夠單單只在電腦上運行,而是需要結合具體產品才能測試編程是否運行順暢。因此我們現在朝着結合『動手做』及電腦編程的方向,全面培育同學的綜合能力。」
學校將科學教育普及化,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嘗試發掘自己的閃亮點。「曾經有學生由中二年級開始與老師一起學習製作機械人,從香港科技大學畢業了便自行創業,同樣是以機械人作為公司發展。」林校長認為,學校正是一塊田地,校長和老師攜手將學生的種子埋於泥中,再施以不同學科的肥料,讓學生在六年中學生活裏好好吸收養分,他日自會茁壯成長。正因為學校推行創科全校普及教育,在香港機械奧運會2019 及泰國曼谷機械奧運會國際賽2019 中,學生均榮獲多項獎項。
鼓勵「厚臉皮」嘗試 確信堅毅帶來成功
「在開學禮上,我告訴學生要『臉皮厚』一點,不是為了去佔便宜,而是鼓勵他們勇於嘗試,不要害怕失敗,這樣才能掌握自己的強弱項。與此同時,別人都會看在眼裏,當他們知道你是一個百折不撓的人,自然會受你的努力不懈感動,伸出援手。」林校長表示,增加課堂時間不代表學業成績能夠有所提升,反而應該藉着多元的活動建立學生的自信,讓他們將堅毅的精神和成功的經驗套用在學習上。更重要的是,這份經驗和精神是可以一直延續,畢生受用。